寺庄轶闻-民俗-过年(春节)-1

作者:贾少君         发布时间:2017/7/12 8:41:53         人气:4519次

                        寺庄轶闻-民俗-3

                              贾少君

     · 过年(春节)

   “过年”,自解放以后称为春节,因为国家以阳历新年为纪年了。“过年”,在民间可以称得上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农耕社会,“过年”在阴历的腊月,正是农闲时期。农民有条件进行庆祝活动,因此,“过年”的活动也异常丰富,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是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但口头上又称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过年”期间,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各地方的特色。具体到每个地区,搞的各种庆祝活动差异较大,今仅就临城县寺庄村的“过年”活动,做一下介绍。

   寺庄村地处太行山东麓,属于丘陵地带,过去由于交通的不便,与外界交往甚少,属于半封闭的状态。这里的风土人情,在“过年”的过程中,有他们的自己的独到之处。

   从腊月十二开始,该村即进入“过年”状态。原因是这一天正是石城乡赶大集的日子,村民到这一天,纷纷赶集采购“年货”,什么鞭炮、神像、年画,以及过年的食品和用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凡是这天赶大集的村民,几乎都是满载而归,备足了‘年货’。村民称为这一天为“花花集”,从此,在村中已经显示出“过年”的味道。

   到腊月中旬,村民开始杀猪宰羊。对于宰杀的猪、羊,都要进行分割。凡是猪、羊的肉体、头颅和五脏,然后进行分类保存,储存到凉爽的地方,以备“过年”时食用。

   做豆腐,可以说是在杀猪宰羊之后,便是家家户户要做的事情。先将黄豆泡好,便进行磨成原始的豆浆,再经过过滤之后,将豆浆与豆腐渣分离。豆浆做成了豆腐,而豆腐渣加上猪血、小米面和食盐,蒸成大饼子,保存在清凉之处,这也是“过年”的食物之一。

   煮干菜,在每年的秋后,家家都会晾晒一些白菜,等到冬季食用。这时便把干菜放在锅中煮熟,然后再到水井旁边,提水反复清洗干净,在切成适当的小片,其数量足够食用到正月十五,放到缸中储存较凉快的地方。

   开始煮肉。将前两天所杀的猪肉(包括猪头和五脏下水)全部煮熟。进行分类处理,先用油炸后,再进行腌制,将腌制好的猪肉储存后以备食用。同时,在烧肉后用剩余的油,来炸山药和豆腐。

   这时开始熬菜,因为煮肉,剩余很多的肉汤,将清洗干净的干菜放入其中。菜熬好后存入缸中,以备后来食用。

   摊煎饼与蒸糕。首先是进行压面。将黍子和稷子分别用碾子压成面,然后在进行加工制作。黍子面主要用于摊煎饼,将黍子面发酵好后,倾倒入专用的煎饼锅中,用火摊熟。而稷子面则用于撒糕,将事先处理好的豇豆、红枣,混合到稷子面中,用锅蒸熟。之后切成大块,在大块中再切成一指宽的条状,以备方便食用。无论是煎饼,还是撒糕,数量多少,都根据自家的情况而定。在一般的情况下,都够“过年”时吃到正月十五日。

   蒸馒头,这是各家必备的。将麦子压成面粉,进行发酵后,蒸成各种花样造型的馒头,然后保存在凉爽的房间,其数量由各家自定,但是都够“过年”时吃到正月十五日。

   扫房做卫生,这是每家每户都要做的事情。扫房做卫生在一般的情况下,都在腊月下旬进行,具体日期都由自家安排。对房屋的尘土进行清扫,对使用的器具进行擦洗,至于衣物凡是能够清洗的都要过水。

   腊月二十三日,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各家都要把灶王爷的像取下,进行焚烧。这一天要吃“糖瓜”,是一种用大麦芽熬制而成的食品,尤其是儿童对此备受欢迎。

   贴对联(春联),这都在腊月二十八进行。对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斗方等。这一天把写好的对联,都张贴出去,包括大门、房门、水井、碾子和牲畜棚等处。

   开始挂祖宗案,案前摆上供桌,放上香炉和灯具。傍晚时分都摆上供品,进行焚香和点亮油灯。这时各家在门外都挂上灯笼,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在村中呈现,可以说“过年”的准备工作到此一切就绪。

                            未完   请看下页 >>>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