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转出的哲理

作者:萧维良         发布时间:2016/5/9 9:59:43         人气:2170次

                      陀螺转出的哲理

                            萧维良

早先,儿童大都喜欢一种叫陀螺的玩具,用鞭子抽,比赛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长者为胜。说来这一简单的儿童玩具,还演绎着深邃的唯物辩证法的大哲理。

陀螺的前身,是一块木头疙瘩,它本身不会转动。用哲学语言表述,因为它本身不具备转动的内因。为了使它能够转动,就得把它打造成上大底小的钝尖圆状体,又在它的顶端处安装一个钢珠。这样,它就具备了转动的根据——内因,但把它放在那儿,仍不会转动。因为《矛盾论》说“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这时,因为它只具备了作为根据的内因,尚缺外因条件,就还要给予它作为以鞭抽为动力的外因条件。仅有内因不能转动,只有外因也不能转动,必得内因通过外因;内、外因结合方可转动。

如此,陀螺玩具转出的哲理,在启示人们认识事物变化、成长、发展之规律性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以此观照,前不久CCTV《今日说法》播出一桩案件:某地一年轻人用卡在A T M(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当把卡输进去,遂之很不正常地将卡退出,却随着吐出一沓百元现钞。于是,年轻人喜得聚宝盆一样,又接连输卡,掠钱,输卡,掠钱…… 最终掠成窃犯且领刑。而其所以然,便是作为个体人,具备了敢于踩踏红线的贪心内因,同时遭遇A T M故障给予诱惑的外因条件。否则,可以认为,之前年轻人虽有贪心内因潜伏,但缺少A T M故障外因条件,自然也不会构成犯罪事实。然而,若是A T M故障的外因发生,但所遇非此年轻人,而是彼雷锋式者,因其不具备见钱眼开可鄙意识的内因,故也不会有犯罪案件的出现。反腐斗争中败阵的“老虎”、“苍蝇”,无不是私欲、贪心之内因作祟而接纳贿诱、色诱之外因而显现败形的。

可见,人的品格存在是内因,这还可从正面家长为学生择校获证。择校,实则是在为学生成长寻求厚实的外因条件。但理想学校对学生总体而言,其外因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个体学生学习成绩仍有参差,显然关键在内因;或是聪愚有别,或是勤惰不同,或是校外环境优劣影响,等等。陀螺转出的内因、外因哲理,具体而形象地从本质上提供着清晰认识。

强调人的品格内因,是因为人人都具备享受教育,接纳影响的内因根据,而具有道德修养的人格,不会自然形成,要靠灌输,就像转动陀螺需施以鞭策为动力的外因一样,不断给予以正能量叠加为果的外因条件,且须臾不可放松。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