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车,看人

作者:徐托柱         发布时间:2025/8/7 18:39:47         人气:82次

徐托柱43号桥墩纪实之四

没车,看人

   徐托柱

考试完,领了防护证。我们就直接上岗了。

一人跟着一辆吊车。我在43号桥墩,小鲁去42号桥墩。这两个桥墩被津雄线分隔,南北相距五六十米,都近邻铁路运营线35米之内。

我们的工作,就是当火车上行或下行,及时吹响喇叭,给正在施工的吊车司机,传递暂停的信号。火车什么时候到?驻站员提前通过对讲机报站。我们接到通知后,一般四五分钟火车就会驶来。等火车过去,吊车再继续施工。当然还有其他防护职责和内容。

43号桥墩工地,临近我的宿舍,隔三差五各级领导都会来视察观摩,对防护要求相对严格。42号桥墩,在运营线北侧,得绕过桥洞走上三四百米。

站在43号桥墩工地,透过运营线,就可看到另一侧的42号桥墩吊车运行。

值班长也许看出我和其他防护人员气质的细小差别,有着读书人的内敛和老年人的稳重,把我安排在43号桥墩,我想也利于他的工作。

今年早春,天气反常。这里的昼夜温差很大。早上我们六点上班,出门穿着棉衣,一到十来点钟,温度忽地窜起来,换上秋衣都热。

每天站在太阳底下,除了与吊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时而不时地还要随着吊车挥动的长臂挪动身体,眼观六路,禁止无关人员闯入施工重地。有时项目负责人在场,对我们防护发一些指令,我们就得恭听,直溜溜站着,一会儿腿就酸了。有时感觉不如干其他活得劲。

即使如此,相比我在潮白河工地,推、扛、搬、卸轻松多了。那真是流一身臭汗,俯身弯腰换取活着的几枚铜板。

虽然熬磨,但是不再屏住呼吸,出卖身子那份冒出血汗的傻力了。况且这里还管吃住。小鲁学他的亲戚说,到了五一,就给宿舍安装上空调。我很珍惜这份工作。

今年我五十九,再熬磨一年,我就退休了。孩子也要大学毕业,我的肩头会轻松很多。熬吧,熬到退休。我可以好好活一次,开始我的新的人生。我要根据我下岗这些年来的经历和社会最底层的体验,完成一部自传体小说《岁月沧桑》。

我也感谢工友小吴给了人生的帮助。我也荣幸为千年大计建设雄安的一份子,留下一行微不足道的脚印。

43号桥墩施工方的人员来自贵州、云南和四川。我很喜欢听他们的乡音,那么亲切自然,像小鸟婉转。他们即使吵起架来,也犹如小鸟叽叽喳喳带着山水的清秀。虽然我听不懂,每一次倾听,我都会露出微笑。我能感受到他们骨子里那份久违的纯真,犹如一颗颗透明的心。

我即将与他们相识,随后在下面的篇章中,我也将记叙我和他们的交往,记叙他们的喜怒哀乐。是的,我也将成为他们最亲最信赖的人。

我的方向感,不是很明确。因为我老家的门口就横着南北京九铁路。43号桥墩东西走向,所以我的思维老长时间转不过弯来。

小吴虽然忙,时而不忘曾经的潮白河畔结交的大哥,给我微信留言。要我买一个大水杯,保证及时补水。他知道我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特嘱咐我工地上人际关系复杂,少说话,干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不要事多。

他怎么来到雄州,他每天工钱多少?我从未问过?我想,非一般关系吧。当然,我不会给小吴惹麻烦。我会自律。

吊车不是每天时时施工,也有空闲的时候。我把工地当做了运动场。我就来回度步。捡垃圾,捡漂浮物。在众目睽睽之下,除了接个电话,很少掏手机玩。

工作虽然忙,身体虽然疲惫,环境虽然嘈杂,但都没有让我放下我文学创作的习惯。每天凌晨五点,我准时起床,这时天亮了,我来到一片松树林,开始了写作。由于时间受限,我没有写长篇的散文或小说,都是根据片段的思维和生活的感悟,迅速地通过诗歌形式记录原始生活的点滴。我边修改边读,周围的松树,林间的小鸟,天空的朝霞,都成为我的第一听众。

我怎能荒废光阴?我发表在中国华阴文学平台《华山微风》的大部分诗作,就是这样情景下完成的,是我心灵的写照。

每天晚上我步行不低于一个半小时,把身体锻炼好了,以后才有保证去更多的地方。

早六点半上班,十一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钟头。下午一点半上班,下午六点下班。每天都在重复着内容。

我们才上班几天,目前还没有夜班。桥墩打灰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有利于灰的凝结。据工程人员讲,每座桥墩大概十七八版,每十天打一版,每一版大约三米多。我们来时已经打了四五版。

现在每座桥墩犹如一位巨人张开了双臂,迎接着未来的雄州,也迎接着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结缘。等打完了版,它们还要转体,不知我是否工作到那一天?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多少转身的时候,陪伴你的人已经默默地走开?

43号桥墩,也将成为我生命最难忘的故事,我该怎样去拥抱生活,书写它最灿烂的华章?

小鲁每天下班进屋,手机都会放着歌曲。吃饭也不例外。他不抽烟喝酒,这一点我很赞赏。在宿舍,我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噪音中度过。

有一天,我对他说,小鲁,咱们注意一下公共场合好吗?你看,咱们上班累的腰酸腿痛,忙起来,仰着脖子看机子,半天下来眼睛也酸胀。收工回宿舍,咱安静安静不好吗?

小鲁说,这也是公共场合?出来打工没有那么多讲究?

我说,你听歌可以戴上耳机?你放的音量太大,影响了我休息。

他说,你以为是你家吗?出门就这样。人家谁中午睡觉啊?我听歌也是休息?你晚上打呼噜,我要求过你什么吗?

我一时语塞。

过了一会儿,我平静了心绪。

我对小鲁说,出门在外,咱得珍惜缘分。多少年后,想起对方好兄弟。

小鲁,咱们千里之外,赶到这里,不都是为了生活吗?咱们活得多不易?咱要生活条件好,你看咱都半大老头子了,谁还愿意出来遭这份罪,受人家的约束?

也许我开始时说话带着指责口吻,这一次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对他讲。

我又一次掏出耳塞,给他递过去。

他说,不用。于是他掏出了自己的戴上。

不管怎样,中午我能眯缝一觉了。

吃过晚饭,我邀请他一起散步。

他拒绝了,他说,没有那个闲心思。

我回来的时候,在屋外老远就能听到他边放边唱。

我洗漱完毕,上床睡觉之前,我来到他的床边,示意他戴上耳机。

为了便于管理,值班长建立了个防护工作群。小鲁不知怎么进?我加他好友,然后把他拉进去。

我让他扫描我的二维码,起初他还不愿意。他说,你加我好友,我的信息就暴露、丢了钱怎么办?

我苦笑了一声。

我说,不是你想的那样。

可是,宿舍没有清净几天。小鲁一回宿舍,不分中午和晚上,他的手机又照样放起了歌。

我如何和他沟通呢?我无声地对自己说,小鲁那么多优点,给你打饭,给你打水,还要早早起来去帮厨。他那么默默无闻,多么好的品质。你还得感谢人家呢?不要苦恼,一定要高姿态。

由于大风超过了六级,按照规定,吊车不能作业。值班长要求我们没有机器作业的时候,压好工地的固飘物。把一些易漂物也要清理干净,放进垃圾桶。防止飘向天空,缠绕铁路高压线造成短路,影响火车运行。

工作群里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汇报工作落实情况。我浏览了一下,小鲁没有发。我单独微他,他也不回。后来我直接打电话告诉了群里的事,他说,他不会发。

我说,等我这边忙完了,我过去教你。

这时,值班长在工作群发出了几张小鲁躲在42号桥墩听歌的照片。

值班长在群中喊话,谁认识这个人?

我顶着风,忙着跑到42号桥墩。找到小鲁,说,你别光听歌了,群里领导发消息了?

小鲁说,发吧?我又不会?你真多事!谁让你来的?

我还是耐心打开我的手机,让他看。

他说,我不认识那些字?

这时值班长也赶到了,小鲁茫然了。

你干嘛呢?为什么不回复信息?

你看,这是项目经理开车路过42号桥墩拍到你的相片?

小鲁说,今天没有吊车?我看什么?

值班长说,没有机械施工,你看人,看场地!不要无关人靠近。快去捡漂浮物。你躲着避风像什么话?!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