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把灵魂给了诗

作者:李娟娟         发布时间:2024/9/3 8:05:51         人气:137次

勇者把灵魂给了诗

李娟娟

鲁迅先生说:“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最好的写作形式无疑就是诗歌。”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文化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诗歌以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传递着真挚的情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

徐托柱以一个诗人被我认识,阅读徐托柱的诗,我脆弱地知道我的局限——一个有限的阅读者,为此我曾多次和徐托柱交流,他话里话外闪烁着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他说:“诗歌是我灵魂的出口,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每一首诗都是我内心深处的呐喊和呼唤。”

徐托柱的诗浸染着一种瑰丽苍茫的历史具象,比如《重走冀州城》中“如果能够穿越时空/我愿做魏王的青衿/魏王您在哪里/对酒当歌/不是我的人生”“手捧的诗书/却在阅读故人的文字/谁能洞悟/重走冀州城/肩负神圣的使命和嘱托”,如此厚重的冀州城,这么深情地吟诵,我看见一个坚韧而深沉的灵魂在其中悄然苏醒。那是一位历经风霜,却依旧保持坚韧不拔的战士,他的目光如炬,穿透历史的尘埃,凝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匍匐在生命气象的辽阔之中,那一声声从灵魂深处长长的叩问,缭绕在冀州城门下,犹如一幅幅细腻的画卷,在读者的眼前缓缓展开。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记录,而是充满了生动情感和深刻思考的艺术表现。他善于从历史的细微之处捕捉人性的光辉,将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角落重新点亮。他思考着历史的循环规律,探索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与意义。

徐托柱是一个真诚、纯粹的人。正如他《美丽的生命》中描写的,做一个美丽的生命/走一条美丽的大道/最后成为一颗美丽的灵魂/忠诚地向美丽的世界报到,在徐托柱的眼中,生命的美丽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信仰。的确,生命的美丽如同诗篇,在于意念的觉醒和内心的充实。徐托柱的这种对生命美丽的追求和颂扬,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文字之中,更融入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日常行为。他深信,生命的美丽并非外在的华丽和炫耀,而是源于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徐托柱从小热爱文学,在多种文学样式中独爱诗歌,他喜欢诗歌的纯净和力量。徐托柱的诗歌来源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知,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现实的警觉与批判,并不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它是有真挚的情感基础的。徐托柱原籍天津杨柳青,后落脚饶阳,长期生活的饶阳县是秦汉巨儒、文化大师毛苌故里,饶阳县诗经台就是当年毛苌传诗讲经的地方。《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河。这些文化元素深深影响了其生命意识,使他坚持着一种“朝圣性”的书写,在他的笔下,每个字句都如同朝圣者心中的虔诚,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正如他在走过诗经台系列之八《永恒的诗经台》所写,“《诗》书教化人们思无邪/它不仅属于神州人/也要传播到西方人/生命的归宿是返璞归真”。徐托柱深知,《诗经》不仅是一部古老的诗歌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因此,他的“朝圣性”书写不仅是对古典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他的诗既有天津人的慷慨真实之气,又有河北人固有的朴实内敛之情,不乏有惊人之句让人拍案叫绝。徐托柱扎根在他生活的热土之上,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真和执着,用自己的情怀和气质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诗歌地理,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角描绘着河北这片辽阔、神秘的土地。

“心灵的解脱,源于思想的升华,而非岁月的更迭”。徐托柱与同龄人相比,历经了更为繁多的风雨洗礼,早早地领略了人间百态,品味了人情世故的冷暖变幻和爱恨交织的纷繁情感。于是,在坚韧的人生历练和自觉的诗歌实践中,在自省与自觉之后,他遵从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寻诗歌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以深远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构筑成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保持着人性的善良与认知、坚定和信仰、感悟和沉思,并借此抵御现代社会带给个体的侵扰与伤害。

徐托柱的笔名是“回家”,朴实而深情,足见他对脚下土地的浓厚情感,他的灵魂深处蕴含着博大的情怀、深沉的悲悯、崇高的道义、坚定的担当以及深沉的爱意。正因此,他的诗歌精神为我们这个略微贫血的时代注入了宝贵的人格力量与诗歌的诸般要素,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简介:李娟娟,女,山西交城人。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学习强国、安徽日报、山西日报、《山西文学》、吕梁日报、《吕梁文学》等平台,部分作品获奖。

1a40721753cf0a4b67b123a2ad48925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