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作家赵树标

作者:崔跃刚         发布时间:2024/3/22 14:39:19         人气:165次

             我敬佩的作家赵树标

(报告文学)

崔跃刚

 

        文序

    说说我敬佩的作家赵树标,这一念头在我心里转悠好久了。今天终于写出来了,心里真痛快!

赵树标老师(以下简称赵老师)是中文科班出身,文学功底深厚,无论是在三尺讲台还是在宣传岗位上,都有非常好的口碑和业绩,我对他仰慕已久,久闻其名,未曾谋面。 

ad83d558994cf74ce57b1ded32c2df0

2023年秋天,我们一起欣喜地翻阅他的新书)

 

我与赵老师相识,是在2015年的春末夏初。当时我任《东方收藏园地》杂志主编,赶巧新刊编版与赵老师同在贵奇的广告公司相遇。我见赵老师正打印《影林乡贤》书稿,其中有纪念著名作家方纪的文章、有纪念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耿长锁的文章、有采访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老英雄赵顺合的文章,都是赵老师写的。当时我的眼前就亮了起来:全是采写的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有的还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和评价,资历了得。赵老师又与他们都是"几"面之交,文情书谊钢钢的。

 遇见这些文稿和作者本人,我异常兴奋,心里痒痒的,“可攀着高枝了,先下手为强吧。”当时也没有客气,直接就与赵老师套上了近乎,三聊二聊就将这三篇文章拷了过来,"嘁哩喀喳"统统排进我主编的收藏杂志里。

 "名人文章入选,收藏杂志生辉"。

2期杂志大受欢迎,基本脱销。我与赵老师就这样认识并结成了"忘年交"。

7ea0e571f586f568f0797fc2d90a4b1

(2023年一起录制节目讲铁人故事)

 

 自此以后,我与赵老师接触的越来越多,并一起合作了不少活动。如讲石油历史、讲铁人故事、讲革命传统、传红色基因等等,由此,对赵老师的第一个印象就出来了——

 善良人的胸怀

赵老师原籍是河北省饶阳县人,农民出身,当过兵,考上了大学,是十里八乡的"状元郎"。后来任丘,在华北油田工作,一直从事教育宣传、记者编辑、企业文化等工作,耍笔杆子是他一生的职业需求。

  我对他的印象是:人忒老实,善良透顶,敬业如山,痴情如水。他有一颗金子般透亮纯洁的心,什么时候都在那里闪闪发光。他与别的作家不同,多土气少傲气,他喜欢深入社会、深入民间、深入钻研,创作作品、写作文章那叫一个精雕细琢,不带含糊半分。写作是他的生命,作品是他的孩子,众享是他的快乐。

 他的善良不似某些人退休后蹭墙跟、观棋堆、带儿孩、窜天游、蹓马路、广场舞,意志没了,激情少了,精神淡了,良心稀了,远离社会和人群,不屑爱心和公益,悠闲自在去了。

 我们的赵老师却是另一番状态,他的善良如同春风夏雨,沐浴淋漓的田野五谷丰登、大地百花争艳、草原绿茵芙莎、江山郁郁葱葱。与他在一起,你永远是放心的、信任的、向上的。

 我随便说二三件小事,足以见著赵老师善良人的胸怀。

 自我认识他后,赵老师的第一部书集《影林乡贤》出版前,我俩在我父母家议商了一个下午,他和我父亲相识比与我相识还早。那天,光顾说话了,连口水都没喝。不久后在饶阳老家,《影林乡贤》正式出版了。且不说这本书的价值与影响,只谈两个环节:一是此书的封面设计,请老专家赏光设计的。一本反映河北农村抗战史及风俗史的书籍,封面却是北京芦沟桥的狮子,这挨的上吗?还有署名出现两人双主编,赵老师从兴心义务主编到内容章节设计,组稿打字编排成书,全部心血付出,凭空他人轻松"摘桃“署名主编,在这种情况下,赵树标老师,主动提出把自己的传记从“贤达篇”撤掉,书封面署名把真名换成笔名,仍感化不了对方,阻止不了某些人争名夺利的欲望。但他一直不对外人讲,我至今不知详情,他要给对方留面子,等到对方觉悟,依然是好乡亲、好兄弟。这是多么善良的为人处事。

 二是赵老师的乡愁第二部书《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出版后,我拿到手中一看大跌眼晴镜,为何?又是善良出的错。此书写的是集家乡、部队、油田、退休后的乡愁文章,是非常不错的文学作品集。然此书的封面竟是晚清名人张之洞,张之洞身穿官服端坐书面,不知情者还以为此书是专为张之洞写的。赵树标老师对我和一些文友的这一看法是不太赞成的,他感恩研究会的领导,感恩《清风》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是他们慧眼识珍珠,让《乡愁》这部红色的书籍得以原汁原味出版,不然的话,高昂的书号费不说,还要把英烈篇、贤达篇拿掉,那样,书的一半灵魂就没有了。至于张之洞巨幅画像作封面,赵树标认为,“张是晚清四大名臣,书出版后能有这么大的反响,我沾了伟人张之洞的光。”这就是一个善良人的思考。

好在第三本书《乡愁之声》,赵老师完完全全摆脱了"殖民地”束缚,里里外外自己撰写,自己设计,自己做主,把自己的头像大大方方印在封面上,终于来了一次“我的书我做主。”

 

1f1e91afce14f02e1829a41f86caacb

(赵老师的《乡愁三部曲)

 

赵老师十分的谦虚,十分的助人,十分的友爱。他为自己起个笔名"仁众牛“,要求自己做人民大众的牛。他的秉性、思想、品质、素质、能力、行为如"老黄牛"一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留于世间的是老黄牛精神。

 俗话说,善良天地立,良知方长久。赵老师的善良之举来的自然,来的纯真,来的温暖。20229月,我的父亲与世长辞,在办理丧事期间,赵老师风尘仆仆来到家中吊唁。像他这个岁数的退休老人,基本不参加亲戚之外的红白喜事,发个红包留句慰问话,己是当下盛行。

  赵老师在我最需要人帮助的时侯,他出现了。我父亲是抗战老兵、离休干部,想让他走的体面些、荣光些。赵老师和我们心相通,帮我们构思撰写赋体《祭父文》,他坐下来一个下午,四字一句,一百多句酣畅淋漓、脍炙人口的《祭父文》就完成了。发给我们过目,一个字都无需改动。在第二天的追悼仪式上,赵老师又代表我们兄妹沉痛而深情地宣读了《祭父文》,高度评价和颂扬了我父亲的一生,令在场人为之动容,甚为称赞。特别是来自我老家的亲人们,冲着赵老师心里坚起大拇指。如不是父亲的丧事,人们会把他抬起来欢呼致敬的。

父亲的丧事是我们天大的事,赵老师也帮了我们天大的忙,是雪中送炭,雨中撑伞,大恩大德不能忘,是天大的人情啊!

  由于赵老师的鼎力相助,父亲的追悼仪式圆满而庄重,规格高了,氛围浓了,父亲革命一生,最后一程走的光荣而体面,为崔氏家族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赵树标文学创作50余年,晚年呈现"井喷”之态,己问世4部书,又筹划六部书的出版,还撰写着大量津津乐道的"人间烟火"文章,被人们誉为"老兵作家、草根作家、红色作家、爱国文艺家"等,老志伏枥,不虚度时光。因为他的人品,诞生了他的作品,更有了粉丝般的精神产品。由此,对赵老师的第二个印象来了——

家国情的痴志

 很多人在有权势、有地位、有名望之后,都会很自然的滋生膨胀、自满,忘乎所以,自以为是。人性的逆向行驶,导致

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没有包容,没有底线,七七八八不爽,恰恰让我们碰上了。

  赵老师是灵魂里有黄金的人,只要他出现,处处就有闪闪的金光。他文学创作50年,我最钦佩他的方面是,一个普通的草根作家,始终没有脱离理性和情感去创作,他爱祖国,爱人民,每一部书,每一段文字,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那一篇篇生动高质的作品就似"嗖嗖"出膛的子弹,靶牌上全喊着"十环!十环!“

 我要重点说说20221119日召开的"赵树标文学创作研讨会“。 举办一次研讨会不是个简单事,前期的准备事项很多,诸如主旨发言、嘉宾发言、即席发言等书面材料十几份,就能累烦了你。在征得居家养老公司负责人张红权的同意后,解决了场地、吃饭、志愿者等大问题,并以华北油田《石油老人》编辑部名义召开此次研讨会。

 当时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动不动就封城封社区的,谁也不敢答应和批准开会,怕担责任。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赵老师协助负责文字材料,我负责会务议程,张红权负责后勤服务……前后约有20天,越鼓捣事越多影响越大,议程、材料就修改了七八次。

  开研讨会的事惊动了华北油田公司领导,专门写来贺信并安排有关部门领导协助筹办,派代表参加。多喜庆的事儿,乐的我们直嘣高,一下子把研讨会的规格提高了,由民间转为了官方,谁有赵老师的人格魅力?油田企业的、任丘地方的、上班的、退休的、家乡的、外地的,还有小学生们,闻讯都来"凑份子",都忘了疫情是个啥玩艺了。

  由于受疫情影响,原本计划60人后压缩为30人,这次破天荒的研讨会非常之成功,然会后的发酵沸点更是令人惊讶。从全国主流媒体到互联网平台,从报刋杂志到手机微信,《中国石油报》《华北石油报》大半个版大篇幅报道。铺天盖地的关注、祝贺、评论、点赞,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浪高过一浪,把疫情沉闷心惊的氛围一下转为欢天喜地,瘟疫似乎也感动地为我们网开一面,所有参会者,无论老幼无一人“中招”。

c379ad5686572b2c8b83f1af900c844 

(圆满成功的研讨会留下大合影)

 

正因为如此,它产生了惊人效果。意想不到的会中与会后的参与,将赵老师讲述故事的力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乡愁之声》22万余字应运而生,当今社会,文学作品“轰动效应”鲜少,文学评论匮乏,一部26万余字的《乡愁》力作,面世一年,又催生出一部22万余字的相关评论集《乡愁之声》,真是一个奇迹。

 一个作家激活了一个油田的文化,一本好书滋润了一方大众的心田。 2023125日,赵老师应邀回到家乡影林村,村镇为他举办了简朴而又温馨的"赵树标文学作品赠书仪式“。少小离家老大回,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儿子心系故土,心系乡亲,用笔讴歌,用心描述、表达拳拳的赤子之情。

  古老而蕴藉的影林村,没有了赵老师的老屋祖居,没有了祖父当年的小酒铺,没有了街心的金星爷庙,没有了作家方纪记忆的老桑树……赵老师建议村里依据"抗日模范村、影林大惨案"的历史事件筹建村史展览馆、修建大惨案死难英烈及乡亲纪念碑、筹建作家方纪纪念馆、重栽老桑树新建桑树园……

  赵老师对家乡如此,对他工作战斗的油田、社区同样满腔赤诚。   

  他为社区党员上党课,为学校孩子讲红色故事,为单位职工做形势报告……不要吃,不要喝,不要报酬,不要车接车送,只要有"命令",坚决完成任务。

  他还经常在"石油与铁人红色收藏展览馆"做义务讲解员;他积极参与"张之洞在任丘“研讨会并撰文发言论文;他热情宣传任丘市"全国优秀退役军人"刘宝民的事迹;他多次深入农村挖掘、宣传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老英雄赵顺合的故事;他满怀激情配合玉门电视台录制铁人王进喜系列大讲堂;他多次帮助朋友、同事为去世老人写祭文、写悼文,情深意切,实在感人……

  看到这里,赵老师的"傻子味道”感觉到了吗?

   一个人做事到了"傻子”的程度,他不是真傻,而是成功,家国情怀在心中就成了主旋律、铁誓言。赵老师家国情怀痴爱矢志,不是人人具有的思想境界。因为,赵老师做的不是自己的事,也不是讲的个人故事,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的,而在乎自己怎么做的。由此,对赵老师的第三个印象来了——

独特的文人气质

有人说"伟大需要人去懂"。那么,赵老师于平凡中的伟大从哪里看透读懂呢?

 赵老师身上凝聚着农村人的质朴,军人的钢毅,文人的激奋,石油人的胸襟,像一株籽料饱满的向日葵,在阳光的照耀下,把爱把忠诚把活力默默献给社会献给人民。

  赵老师文思敏捷如滔滔江水,口才超凡似春风化雨,他是良师是益友,言传身教,"像一团火球,从他那波澜涌动的精神世界深处腾跃而出,在浩瀚的海面上微微颤动,那么鲜艳,那么炽热,那么动人心弦"。

 世界繁杂,人心躁动,红尘滚滚,自信湮灭,赵老师却视若无睹,不予理睬,照样"我行我素"写家乡的故事,写会战的故事,写英雄的故事,写铁人的故事,令人动之心魄,纯真而炽热。

 

    IMG_278

 

每当一篇文章或文稿写就后,他会反复推敲修改、征求意见,遣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不能"怠慢"了,达不到炉火纯青也要达到"炉火烧透"。我印象最深的他对文章主标题、副标题要求极其高远、严谨,具有了高瞻远瞩的功能,文章的立意和灵魂全在这里。他有一篇被我国第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供专家学者研究使用,广受好评的散文代表作《怀念,不需要血缘》,这篇散文写的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一位品德高尚、人性美好、极为善良的乡亲奶奶,他自小就叫她庄奶奶。散文最初题目就是《庄奶奶》,文章写好后,他感到题目有些平淡,不足以体现文章的灵魂,就改成了《怀念,不需要血缘》,当你读过此文,从一件件感人的故事中,你会深深地体会到,这位庄奶奶对作者的关心、疼爱可以说是,不是亲奶奶胜似亲奶奶,你会由衷地赞同作者的观念:怀念,真的不需要血缘。

为了把自己的文章做成经典,他有时会手捧文稿、有时拿着手机电子版、有时在电脑桌前,偎着你一字一句的诵念,读着念着还不断的解释着,喜形于色不厌其烦,声音洪亮的忘乎所有。与你聊起文章聊起作品,常常是一天半天的时间不够用,可以不吃不喝不休息,完全沉浸在喜悦的享受之中。

 "风吹云动山不动,浪涌船移岸不移"。细读赵老师的文章,都是实打实的真人真事,严格的现实主义、饱满的乐观主义、处处都有体现,情理交融,情感交集,令人回味无穷。 乡亲丑娃这样赞誉 "草根作家赵树标,饶邑乡贤一支笔,虽说不比白居易,甘做仁牛自奋蹄“。几位其作品主人公的后代说,赵老师的文章不是用手写的,也不是用电脑敲的,而是用情感写的,用心血铸的。

  赵老师1971年在部队开始文学创作,50年如一日坚持正言、正声、正能量,文学评论为特长,散文创作成果佳,为英模树碑,为百姓立传,为社会铸魂,论述厚重历史,传递深沉乡愁,在先辈英雄永生的地方,为你找到了来处,为你澄明了历史,为你寻到了文化,有了根。功在千秋,善莫大焉。

 

181bc22b39d34e1dac71e7de6a7923b

(赵老师的书深受村民欢迎)

 

 村民徐托柱激情地说:“赵老师所写的乡愁,再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他把普通百姓、邻里乡亲,作为乡愁人物,为他们立传,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美好人性,这是了不起的贡献。”他称赞赵老师写书,为人民大众;书成,送人民大众,是名副其实的“人民作家”。时下,不少人熙熙攘攘为利来,浮浮躁躁奔钱去,他却潜下心来,义务为村庄写乡贤,写乡愁,省吃俭用自费出书做文化,赠给乡亲,赠给社会,他的奉献与贡献,是家乡影林的抗战牺牲精神,是石油企业的铁人精神,是国家民族最宝贵的强国精神"。

  赵老师在石家庄读大学、华北油田及石油销售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啊,春蚕——怀念人民作家赵树理》、长篇文艺学术论文《鲁迅战斗力量永不枯竭的源泉》、散文《团泊洼的柳树》、微型报告文学《迟到的婚礼》、中篇报告文学《铁人精神常相随》、文学评论《没能闪光的金子》、散文《陪伴我70年的红方凳》、《红色精神永励后人》等100余篇在全国及省部级报刊上发表,30多篇获奖,是他文学写作的高峰期。

 他写的报告文学《老姐如母》,获全国石油副刊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祖父的家书》获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散文《我最爱"春天的故事“》《读家书传家训》《两张"准考证“影印40年心路》分别获庆祝改革开放40年看身边变化等三次征文一等奖。

  历时六年完成的怀乡之作《老桑树下的乡愁》由英烈篇、贤达篇、亲人篇、贵人篇、四丑篇、同学篇、乡亲篇、诗歌篇、美文篇、资料篇等十部分,上至民族英烈、名人贤达,下至平民百姓、至爱乡亲,近百个人物跃然纸上。赵老师用细腻而深稳的笔调,朴实而真切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带给我们关于人性和生命的深刻体验。

 如此种种,你感受和体验到赵老师经典文的气质了吗?告诉你吧,一句话:牛出全力了,所以,作品才牛气!

 

                

 赵老师是一位老党员、老战士,老石油、老干部、老作家,我对他虽然很熟悉了,但仍然有讲不完说不透的事和理儿。每每阅读他的作品,回忆他的作为,总是心潮澎湃,感动不己,所以,我从心里由衷地敬佩他 。

七十多个春秋悄然离逝,然而赵老师的七十多个春秋却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不得了。他像一部精彩的小说,一台多幕的话剧,他是能干的多面手,学、写、做、干,乐在其中,他做事有山的坚毅,有水的柔和,这也许是他成功的特性吧!

   人们说,生命的美丽在于历程不在于目的,赵老师50多年文学创作生涯及70多年人生感悟,就是这条生命哲理的写照,非常有启发教育意义。我相信,这是一条向阳路,更是一条奔跑路。

 愿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条路上奔跑、相见、互励,然后一直走下去。

           2024年元月9日写于任丘)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