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金秋”别样红

作者:仁众牛         发布时间:2024/1/20 11:25:58         人气:250次

他们的“金秋”别样红

◎ 仁众牛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退休生活,千姿百态。有的游山玩水,愉悦身心;有的“长枪短炮”,收尽美景;有的沉醉翰墨,激扬文字;有的酷爱艺术,引航高歌;有的水边垂钓,修身养性。也有的伺养宠物,排遣寂寞;也有的“楚河汉界”参战观战,消磨时间;也有的沉迷于麻将,搓得天昏地暗......

然而,在冀中革命老区任丘市,华北油田矿区和总部所在地有这样一群石油人,他们退休后,依然热心公益,关心企业发展,关心社会进步,退而不休,怀着家国情怀,潜心致力于红色文化研究,致力于红色收藏、致力于红色基因传承,赓续革命精神。活出了健康,活出了快乐,活出了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新的贡献,让自己的金秋别样红。

下面我要介绍的这五位老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

dc3fdd96139b168b0af0d6f4614d034

(五位老同志在红色文化展馆合影 。于贵奇 摄)

(一)岳双才:红色作品 辛勤笔耕

20231226日,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的日子,华北油田退休干部、中国石油报华北记者站原站长岳双才写出了《毛主席一生为人民》的纪念文章,很快刊发在“都市头条”等媒体网站上。

岳双才具有浓浓的红色情结,对传承、宣传红色文化十分执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还是一名十几岁的中学生,就写出了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歌,刊发在《解放军文艺》,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IMG_279

岳双才退休前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对写红色文章、讲红色故事情有独钟,充满激情,及时采写发生在油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人和事。华北油田有一位八旬老人陈汉宝,坚持数年为油田中小学生和青年职工作石油传统教育报告,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岳双才经过认真采访,写出了长达6000多字的纪实通讯,以整版篇幅刊发在《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出色的工作,岳双才曾荣获中国石油首届百优新闻工作者和《中国石油报》创刊30周年“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2019年退休后,他依然以极大的热情,以独特的新闻敏感和眼光,及时聚焦发生在油田及地方社会上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亮点,先后采写出《顶天立地为人民》、《“枫叶红”为什么这样红》《如今的大寨怎样了》等数十篇作品,反响很大。他精心采写的《“牛氏三杰”的赤子情怀》《“老兵”刘宝民:荣膺国家殊荣的民营企业家》《奇袭白虎团英雄今何在》等,这些都是发生在任丘当地的真实故事,具有浓浓的红色文化色彩。

在华北油田,岳双才有一位相识40年的文友,他是“土记者”出身的老兵作家、石油作家赵树标,这位老同志50多年来,带着梦想,带着真诚,带着热情,唱响了一支支昂扬向上的奋进之歌,事迹感人,成就突出。从20212022年,岳双才为他倾情写出《华北油田有个“红色故事大王”》《那一抹浓浓的乡愁》《文坛坚守一老兵》等长篇报道,在报刊杂志和网络广为宣传,使赵树标的事迹作品传到了首都北京,传到了各大油田。他还为原油田运输公司副经理、河北省红色收藏家高玉辉采写了《高玉辉的红色情结》,分别刊发在《中国石油报》和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河北文旅之窗》等报刊以及公众号、美篇上。

岳双才以一名优秀记者的情怀、责任和担当,为许多人点亮红色灯,开辟前行路,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0年春节前后,岳双才几次回到家乡晋州市,在市区,在村里,问及生茂是谁,很少有人能答得上来,此情此景,引起了他的深思,因为生茂就是晋州人,是享誉全国全军的著名作曲家,在全国久唱不衰的《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征组歌》等,就是由生茂作曲的。为此,他采写了题为《家乡人为什么不知道生茂》的文章,建议当地加强对一代音乐巨匠生茂的宣传力度,挖掘、发挥其教育示范功能,此文在有关媒体刊发后,引起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注。目前,生茂音乐广场等正在筹办之中。

岳双才老家在河北晋州侯城村,是当年解放战争中攻打全国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时朱总司令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召开会议总结攻克石家庄的意义和经验,对下一步全国攻克大城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219月的一天,当岳双才回到家乡时,看到朱德当年居住过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心情很是沉重,及时写出了《朱总司令当年为何来到侯城村》,详细介绍了这一红色资源的历史意义和现状,很快刊发在《河北文旅之窗》杂志和晋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主办的“晋州融媒”“幸福晋州”媒体上,引起了市委书记张国义的高度重视,指示有关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拨出专款,对房屋进行修缮,并立即着手收集整理有关文物,把这里作为进行革命传统和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今,当年朱总住过的地方已修缮一新,屋内摆放了许多红色文物,已先后接待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农业银行等30多批人员参观学习,岳双才为此被村党支部授予“荣誉村民”称号。

a7e105a7751ca70e6257a440755428a

202010月,岳双才在革命胜地延安瞻仰学习时,认识了当地的一名民营企业家高万兵,他几十年来收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历史图片1000多幅,毛主席像章6万余枚,先后主编出版了《毛泽东画册》《圣地延安》《延安日记》《延安红色老照片》等,多次举办红色展览。为此,岳双才写出了《红色文化传播者高万兵》《高万兵的文化梦》两篇文章,对高万兵痴心红色文化的感人事迹作了报道。

             (二)李海生:红色基因 痴心传承

油田退休干部李海生,1953年出生在太行山革命老区山西省左权县一个红色革命家庭。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在这里,边区政府应百姓要求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辽县抗战期间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冀豫省委等150多个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瞩目的抗日根据地,那里的人民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李海生是听着从小要饭、14岁参加八路军的父亲和长辈的革命故事长大的。日本鬼子侵占中国后,他的家族有30余名热血青年参加八路军和民兵,从抗战到抗美援朝期间牺牲10余人,没有一个不受伤的。牺牲人当中既有八路军营团职干部,也有普通士兵,有的牺牲得还很惨烈。

1969年,16岁的李海生参军入伍,来到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4师, 8342是该部队所用对外番号之一。这支部队曾经为“两弹一星”建筑4大基地。1966年后,又挥戈西南、华北等地,承担“三线建设”绝密工程和部分民用工程建设任务。他在部队入团入党,4次受到嘉奖。参加了已经解密的“8.16”核工程等。整个工程目前查到的牺牲76人,平均年龄21岁,有些战友的牺牲他亲眼目睹……

1978年,他脱下军装,退役到华北油田,参加了华北、塔里木石油会战。在宣传、党办、纪检、工会系统工作多年,会战中那种不怕艰苦、敢打硬仗的作风,进一步激励了他的工作热情。他还直接参与一些因公牺牲职工的后事处理。有一些年纪很轻的技术员、钻工、女泥浆工等,牺牲时大都二十出头。这些经历,常使他夜不能眠。他体会到: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有多少人为了共和国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作为党培养出来的政工干部,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事写出来,讲下去,让更多青少年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油田开发建设来之不易。

为此,退休后,他退而不休,不顾自己身体严重透支状况,先后用10多年时间,与本家两位族亲修编完成家族抗战史。统稿完成老家红色村志,村志发行后,争取到了巨额投资,为促进家乡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退休前他担任过一些社会职务,退休后仍担任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4师 “战友服务协会”顾问、副秘书长、54师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特别是担任油田关工委委员期间,他精心制作课件,结合家史和所在部队为“两弹一星”筑窝、以及石油会战史,为油田子弟学校讲党史、国史几十场次,每讲到自己亲人宁死不屈被鬼子和国民党匪军残忍杀害、部队战友们为国牺牲、石油会战职工为国家找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总是泣不成声。2021年,他还被地方聘为“五老讲师团”成员,在当地几所实验小学宣讲,这些演讲都受到了油田和地方师生的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党、热爱祖国、长大报效祖国的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红色基因传承人。

ce9345a606d04213d8c29fdacae0f06

2021年,李海生为学生讲党史)

他还帮助同事、战友整理、修改回忆文章,自己也撰写回忆录。亲自提议并担任责任编辑编写出《红色基因代代传》、与关工委其他成员编写《传承 接力》、《石油会战故事》、《五老风采》等书籍共10多部。获中石油集团公司和河北省关工委好评。

他学会摄影已经半个多世纪,特别是退役到石油企业后,拍摄了大量反映石油生产和一线职工火热生产、生活的场景。退休后,他更是把宣传红色基因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只要开展红色宣传,不论是主办方邀请,还是他得到信息,都到现场拍摄。就是油田老同志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唱红色歌曲、各类舞蹈体育比赛、自发的群众演出等,只要接受邀请,他从不推辞。他买了两个移动硬盘,专门备份存储各类照片近10万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发表文章达180余万字,散见各级报刊;照片100余幅,作品不少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他还出版了反映抗战和反腐败斗争题材长篇小说两部,其他专著4部。有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或选为外教教材。被华北油田文联授予“华北油田文化艺术特别荣誉奖”。

7035f53ee8420c54de3f9ed91056e35

2023年在自己所在部队筹备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两次座谈会上,他把自己珍藏的一些纪念品和有关书籍无偿捐赠给了“54师光辉历程纪念馆”,让它们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发挥作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是要讲一点精神的,李海生能够坚持对党忠诚老实、勤廉为业一辈子、对理想信念不动摇是有原因的。他说:“信仰不是天生的,是靠社会、学校、各级组织多年教育,慢慢养成的。”为此,他决心在有生之年,把红色基因痴心不渝地传承下去。

(三)崔跃刚:红色文化 情注石油

在华北油田任丘矿区曾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石油与铁人红色文化展览馆”,馆长就是退休老人崔跃刚,历经坎坷,他始终情系石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守护。

崔跃刚今年64岁,曾任华北油田二连输油处党委副书记。

3fcd9be565b83f5c5b0854d6a78f5c4

崔跃刚祖籍是中外闻名的药都安国。外祖父在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打鬼子除汉奸,是村里第一批入党的地下党员。他父亲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1960年随部队转业至大庆油田。母亲是大庆油田的“三八红旗手”。出生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崔跃刚是听着家人讲革命英雄故事长大的,成长在大庆油田这块沃土,铁人形象深深植根于他幼小的心灵。

崔跃刚说:“我是一名油二代,从小就知道石油开采不易。”1976年,他随父母来到任丘,年仅16岁就参加了华北油田大会战。夏天,采油厂的工地没有遮挡,骄阳下,石油工人的汗水从鬓角流到脖子里;冬天,寒风彻骨,但石油人没说过一个苦字。

1990年,工作需要,崔跃刚调到油田二连份公司工作。那里,条件更为艰苦,冬天,零下30多度,采油工、作业工照样艰苦努力,夺油上产不停息。从这时开始,他开始留意石油与铁人红色物件的收藏,立志通过红色收藏展,讲述石油史,弘扬铁人精神,会战精神。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家里积蓄用完了,他就工余时间摆地摊儿、端盘子、做保洁,四处筹措资金,寻觅藏品。

2014年,他自愿到陕西长庆油田采油队做一名倒班工人,这样工资高且自由时间多。从2015年开始,崔跃刚开始自建“石油与铁人”红色文化展览馆。听说崔跃刚要办石油红色文化展,许多油田老员工踊跃捐赠藏品。随着展品越来越多,展室在逐渐扩大,从穿插在别人陈列室,到有的单位提供300平米会议室,再到2020年有单位帮助解决500平米展览场地,他30年潜心收藏的2万件红色藏品有了容身之地。到目前,已接待参观者五万余人。

115cf778bacabecf7399b926b38ac04

在红色文化展览馆各项活动中,崔跃刚都亲历亲为。重大参观活动讲解时,他都穿上工装,带上头盔,进行声情并茂的演讲。他的演讲感动了人们,大人称他“会战老崔”,孩子们则叫他“会战爷爷”!

崔跃刚带领志愿团队,一度把展览馆办得风生水起,矿区慕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还有来自山东、四川、天津、北京及周边廊坊、河间、霸州等地的单位和个人。如今,尽管身体情况不是太好,弘扬石油红色文化也困难重重,崔跃刚这位红色馆长依然豪情满怀,决心带领志愿团队,当好石油红色文化的守护人。

  1. 赵树标:红色精神 永志弘扬

    2023年,对华北油田原器材供应处党委宣传部长、石油作家赵树标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他的新书《乡愁之声》作为2022年出版的红色书籍《老桑树底下的乡愁》之姊妹篇面世。

    第一时间,油田作家、摄影家李海生撰文《乡愁三部曲 作家梦得圆——写在赵树标先生“乡愁之声”面世之际》,成为把赵树标历时9年写就的《影林乡贤》《老桑树底下的乡愁》《乡愁之声》定名《乡愁三部曲》第一人。此后,更有评论者把这”三部曲”视为作家文学创作道路上里程碑式的红色作品。

    实际上,红色精神永志弘扬是赵树标50余年文学创作的主旨和灵魂。

    IMG_278

    赵树标,河北省任丘市人,祖籍衡水市饶阳县。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抗日堡垒户。家庭影响,革命老区文化哺育,他少年孕育作家梦。1971年,在当年曾参加“南征北战”击毙国军王牌师少将师长张灵甫的英雄部队——陆军72师文艺创作组,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小曲剧《让马》获北京军区文艺汇演优秀剧目奖,刊登在军区主办的《连队文艺》。

    1975年,赵树标退伍回乡,在县里当“土记者”和民办教师,有幸接触、认识、采写从小就崇拜的全国著名劳模耿长锁,深切感受到了老劳模的高贵品质,崇高精神。此后,无论是去省城读大学,到华北油田工作,走到哪里就把耿长锁精神带到哪里,把耿长锁故事讲到哪里。2013年,已退休的赵树标,应邀回乡参加耿长锁精神研讨会,出席耿长锁纪念馆奠基仪式,他撰写的弘扬耿长锁精神的文章,陆陆续续被中国网、河北劳模网、衡水日报、石油老人,东方收藏园地等网站报刊刊发,引发反响。

    20217月,庆祝建党百年,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耿长锁精神,赵树标带领全家从华北油田回到故乡,专程参观耿长锁纪念馆。爷孙俩写出同题文章,一同参加文化大赛,同获大奖,报纸网站报道传为佳话。2022年赵树标出版怀乡力作《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怀念耿长锁的系列文章精心收入书中,被耿长锁纪念馆永久收藏。2023年问世的《乡愁之声》再次被耿长锁纪念馆收藏。

    1982年,他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受铁人精神感召,来到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华北油田,火热的石油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放歌石油,弘扬铁人精神,发表了大量作品,报告文学《铁人精神常相随》,1990年发表在大型刊物《长城》双月刊。特别报道《书写“铁人”传奇路》,2013422日,《油商周刊》整版刊发。2023年,是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赵树标深情撰文纪念铁人王进喜。适逢《2023华语文坛风云人物年谱》征稿,他撰写的《一生学铁人 永铸石油魂》在数万份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大典,同时,他本人因事迹突出文学成就高,经群众和相关组织推荐,成为央视新闻网电视新闻展播人物,去年12月初展播以来,二十多天时间,点击量就达到905万人。

    a78c6901340abdbd95581acb70a66d2

    2015年,赵树标正在为故乡义务编写村史《影林乡贤》,素不相识的任丘市赵范庄村村民赵齐慕名来访,希望赵树标为他叔父做做宣传。原来他叔父赵顺合就是当年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的二号英雄人物、班长张顺和的原型。作为一名退伍老兵,赵树标对军队一往情深,且有着浓浓的英雄情结,得知自己十分敬佩的奇袭白虎团老英雄就在身边,非常激动,挤出时间两次去赵范庄采访老英雄。2015811日,首次在河北农民报以《赵顺合五十八年以农为生,原是当年奇袭白虎团的老英雄》为题,以整版篇幅,图文并茂,宣传了老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以铁的事实,浓重的笔墨,回击了当时对英雄人物恶劣的质疑和抹黑现象。从此,9年时间,他坚持在多家网站、报刊宣传老英雄,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出版《乡愁》,特意把第二故乡的这位族叔——奇袭白虎团的老英雄赵顺合放在书中重要位置,感动了老英雄全家。老英雄的长子团职军休干部赵铁道撰文《真心真情颂英雄——我所认识的红色作家赵树标》,称赞他“不为任务,没有功利目的”,“自觉、自豪地用他那朴实而生花的笔,满怀激情撰写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没有任何人要求他这样做,”“他是为我们宣传最可爱的人的人,他也是最可爱的人。”

    2023年他有3篇作品入选近三十年来我国唯一以挖掘历史名人、记载当代历史名人为主旨的大型文化典籍《中国历史名人大全》,他本人同时被评选为“名垂百世的中国当代历史名人”。作品《草根作家》《梦想永相随》《沁园春·华北油田》《一生学铁人 永铸石油魂》随两部经典被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作为文化档案永久传世。可以这样说,半个世纪的耕耘,他的作品很多,文章难以计数,但没有一篇抒发闲情逸致,没有一文描写风花雪月,篇篇写的是兵与民,章章记的是国与家。

    2023年,《乡愁之声》问世后,125日,他应邀回乡向村庄和众乡亲赠书,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受到热烈欢迎和称赞,村两委和众乡亲为他颁发证书,授予他“影林骄子,人民作家”荣誉称号。这是国家五个荣誉等级层级最低的荣誉,然而,却是他最看重最珍惜的荣誉。在他心中,家乡是孕育和给了他生命的地方,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哺育他成长的地方,是他的精神和灵魂可以寄托的地方。

    (五)高玉辉:红色情结 执着收藏

在任丘市香港街东侧,美好家园河北环保有限公司院内,有一个“如磐”红色文化展览馆,馆长就是华北油田原运输公司副经理、河北省红色收藏家协会会员高玉辉。

4ad9bae36ca768fa5cffc838fed5b56

走进展览馆,犹如走进一座丰富的红色文物宝库。犹如置身于一片红色的海洋,令人热血沸腾,心旷神怡。红色文化展览馆里藏品主要包括文献、徽章、书画、票证、雕塑五大门类,上至1920年出版的一本《新青年》,下至新时代重要文献,涵盖我党和国家100多年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艺术、国家建设等方方面面。藏品以红色文献为主,总共有3万余册(件)。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惊人数字,倾注了高玉辉40余年的努力心血。他对文物的挚爱和执着的收藏、令人叹服和感动。

花甲之年的高玉辉,原籍河北衡水阜城,幼时的他经常听父亲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事,高玉辉的一个大伯和一个叔叔当年都参加了八路军,其中大伯在激烈的战斗中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为国捐躯。亲人的壮举,家人的讲述,并不遥远的故事,无时不在感动着年少的他。

他的岳父刘启云也是一名老八路,战争年代曾在王震将军的三五九旅任营教导员,身经百战,并在战争中左眼受伤,是当年以康世恩为首接管玉门油田的三位军代表之一。他常常给高玉辉讲在战斗中和玉门油田发生的一些故事。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高玉辉就开始学习通读《毛泽东选集》,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日渐深厚。长辈的红色故事,自幼的耳濡目染,家人的鼎力支持,高玉辉搞好红色文物收藏、致力弘扬红色文化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

高玉辉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政治意义的红色文献是最宝贵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其思想、精神是永远闪光的,是无价之宝。而这些文献、文物如果不及时得到收藏,很可能随着时间而消失。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几十年来,高玉辉收藏的红色文化书籍越来越多,其中400余册的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基本齐全;党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从1958年创刊到1988年改为《求是》一期不落;从1950年到1979年的《人民手册》也一本不缺。

在高玉辉的不懈努力下,从中共一大到十九大的所有文件汇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决策、第一次人大、第一次政协、第一次团代会的重要文献记录,同时还有我国工业、农业、教育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历程重要资料记载,都及时得到收藏,保存完整,脉络清晰,汇聚了我党百年发展的红色历程。

在红色印记展览室的第一个展柜中,有一方略显陈旧的木印,这是1933年红军在江西苏维埃地方政权的一枚印章。虽然仅有十几公分见方的印章,却真实记载体现了我党我军建设初期的艰难历程和感人故事。

200810月的一天,高玉辉在江西南昌出差时,来到一家古玩店里“寻宝”,一进店,他一眼就看到了这方摆在店里柜台醒目位置的木印,并标明以6000元价格出售。6000元,可是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啊!虽然价格不菲,但高玉辉看中了就爱不释手,决意买下这方珍贵的木印。通过与对店主的软磨硬泡,店主被他的红色情怀所感动,知道他只是进行收藏而非买卖,最终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卖给了他,而且两人因此结缘,成了红色收藏路上的好友。

1948年版的《毛泽东选集》极为珍贵,是高玉辉2016年在河北辛集古玩城里“淘”来的。因为要买这本毛选,他先后费尽周折去了3次,最后才得以6000元买下。

就这样,他历年来用于红色收藏的资金支出,数不胜数,依然是那样痴心不改,乐此不疲。退休后,高玉辉来到任丘美好家园公司任职,公司董事长刘宝民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二人有着同样的红色情怀。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共同的追求和爱好,使他俩一拍即合,逐渐建起了红色文化展览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成为华北油田、任丘市一些单位、部门、团体参观学习的重要场所。

IMG_259

(高玉辉和参观的文友合影留念)

尽管红色印记展览室地处任丘市美好家园院内,室内面积不大且略显简陋,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纷至沓来,深深地被这里厚重的红色文化所感染,深受教育,并纷纷留言,由衷给予好评。

原华北石油管理局纪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任永堤在红色文化展览馆参观后有感而发:“风雷激荡小屋间,红色年轮一览全。件件珍藏说故事,帧帧旧照起硝烟。驻足似见旌旗展,侧耳犹闻奔马喧。助力新程鸣响号,丹心耿耿向锤镰。”

这就是高玉辉,一个有着浓浓的红色情结的人,一个全身心痴爱红色文化,执着红色收藏的人,一个令人感佩和敬重的人。

令人感到遗憾难解的是,由于展览室空间有限,许多珍贵的红色收藏品都无法陈列展示。

40726c6a77a27e4854574bcc1e07df3

(原华北石油管理局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姚治晓和这几位位老同志一起研究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承。于贵奇 摄)

这就是华北油田退休老人中金秋别样红的五位老同志。读了他们的事迹,我们深深感到:他们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他们的品德是值得敬佩的,他们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让我们为他们点个赞吧!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