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比翼双飞鸟

作者:高国彬         发布时间:2013/4/5 12:31:43         人气:4447次

     以上报导《天津工人报》2009年2月21日第一版  


        夕阳无限好 比翼双飞鸟

         记全国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贾少君夫妇晚年生活点滴

         本报特稿部 钟福祥 陶津晶

  1956年,新华印刷一厂工人贾少君研制的“双手索线法”,由过去每天每人一本,提高到五至六本,最高到八本,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高国彬,1993年退休的天津轻工业系统的公司领导,2002年开始亲自动手创建津门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凤毛麟角的中老年网站中已很著名,他是天津网友的骄傲,他是离退休中老年人的骄傲。这是一对夫妻,一对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


  “贾少君双手索线法”

  解放初期,贾少君在新华印刷一厂工作,是装订工人,负责线装书籍。1954年的一天,厂方接到一批任务,线装老“解放日报”、“大公报”、“华南日报”,也就是把单份报纸,按年份装订成册.这批活件的特点是:时间紧、质量高、数量多、难度大,最大的难题是印刷厂从没有加工过对开本的线装书籍,一般书籍多为 16-32开本,报纸面积大,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加工效率很低,一个人一天只能干半本到一本,贾少君边干边琢磨,如何加快速度,反复钻研,多次试验,终于研究成功,由单手索线改成双手索线,顿时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由过去每天每人一本,提高到五至六本,最高到八本.这一改进,当时轰动了全厂,厂党委决定,由厂工会出面会同车间,并抽掉技术人员,专门研究总结贾的操作方法,随之总结出一整套生产工艺,正式命名为“贾少君双手索线法”,这套工艺对所有的线装书籍都适用,这一经验很快在全厂推开,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定额提高到六至七倍.线装“解放日报”的这批任务,保质保量提前完成。

  贾少君的“双手索线法”经验,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关单位也前来学习.她都无保留的传授,学会为止。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她能够坚持搞技术革新,做到月月,季季,年年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当时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由于事迹突出,成绩优异,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表彰,1955年被评为天津市青年积极分子, 天津市先进生产者;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轻工业系统先进生产者;同年 4月和 11月分别赴北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和轻工业系统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在会议期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与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陈云,贺龙等中央领导成员合影留念.

  贾老手捧当年与中央领导同志的照片,感慨万千:“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当时还是二十一岁的热血青年,如今已两鬓成霜,年近古稀”禁不住热泪盈眶。


  一段尘封的记忆

  1974年1月初,贾少君因工作关系,去天津市昆明路吴素平宅院,会同财政局等有关单位,清理查抄物资,这些物资系文革初期由红卫兵和造反派抄家而来,存放在吴宅,整个宅院都做为“文革仓库”了,由于当时抄家时,所有东西都归大堆了,极为混乱,加之这些年来疏于管理,只是封存而已,要进行清理,亦非易事,因为东西太多太乱,干完一天活后,到下班时间,人们都在做卫生,向外清理垃圾,出于责任心,作文物工作多年养成的习惯,她把向外仍的垃圾又仔细的检查一遍,果然在乱纸堆中,发现一个小合子,粘满了灰尘,很不起眼,打开一看,是几块碎玉.当即收起,即带回单位,为了鉴定玉片,贾向著名甲古文专家陈邦怀老先生请教,不料,年逾古稀的老人,看到此物后,感到意外的惊喜,当即认定此玉为“商代玉双钩甲子表”,追溯历史,此玉版出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河南安阳殷墟,当时就引起轰动,因为甲古文多刻于牛骨或龟版之上,在玉片上刻甲骨文,从未发现.而且文字为双钩,更为少见,对研究甲骨文极俱价值。

  此玉版后为津门大收藏家徐濠园所得(名世章,大总统徐世昌之十弟).徐深知此玉版为不可多得的宝物,但文字他不懂,又不肯轻易示人观看,只好搞了几张拓片,曾请陈邦怀鉴定过,陈当时提出要看原物,遭到拒绝。

  徐濠园 1954年逝世后,其后代将其所藏文物都捐献给天津博物馆,经请点,唯有此玉版不知去向,陈邦怀曾向文物部门讲过,如见到此玉版一定收购,决不放过,文革动乱之后,陈还暗自叹息,可能为竪子"扫四旧"所毁,不料,历史就有这样的巧合,几十年梦寐以求的玉版甲子表,今日却展现在他眼前,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否看错了? 没错! 就是此物.而且是贾少君“拣”来的,到此时,又惊又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陈邦怀老先生看过商玉甲子表后,極为兴奋,即挥毫急书赋诗两首,赠贾少君。

  商代玉甲子表经专家鉴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如今这块商玉板就陈列在天津博物馆里。贾少君的敬业精神,爱护文物,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诵。


  贾少君修身养性学绘画

  贾少君自退休以后,免除了繁忙的工作之苦,思想上放松多了。回到家中,也未能清闲,料理家务,照看小孙子,整天还是忙忙碌碌。自从小孙子入幼儿园之后,这才感到清闲,虽然喜爱养花弄草,但也占不了多少时间,此时她觉得整天无事可做。这时,她购买了笔墨纸砚,练习书法,开始临帖,每天要写几篇大字。久之,悬腕执笔能够写得横平竖直了。后经朋友介绍,参加了社区举办的绘画学习班学习。时间不长,她画了几张工笔画,交与老师批阅。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我随即又临摹一张,较前有所进步。当看到个人的作品完成后,心中感到无比的愉悦。

  她对我说,“我学习绘画,心态很平和,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画多画少,由个人自定,没有进度要求。学习绘画的目的,是为了充实个人的退休生活,使晚年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陶冶个人的思想情操,不至于时光虚度。老年人学习绘画,可以净化个人的思想。提起笔来,从构图开始,就进入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去了。那美好的山水、鲜艳的花卉,使你神往。落笔之处,正是美好山川的再现。在绘画的过程中,使你能够排除一切杂念。老年人学习绘画,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每天在三尺书桌旁,眼睛盯着画纸,手中执着画笔,全神贯注的在画面上。笔到之处,或圈或点或拉出一个线条,这都是工夫。有人曾经说过,练习书法、进行绘画都是气功,此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自从学习绘画之后,生活上有一定的规律,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心情愉快,身体轻松,食欲增加,排除了一切烦琐的杂念。在生活中,平时也注意收集绘画中的素材。有时把画好的画拿出来自己欣赏一遍,虽然说是孤芳自赏吧,但也是自娱自乐罢了。”


  老伴高国彬虚拟空间展拳脚

  高国彬与贾少君同岁,从退休时起就与电脑网络结缘,十几年来循序渐进,不断吸收新知识,还建起了“夕阳晚情”网站。

  1994年,那时的他刚刚从一轻局退休。好学的老人呆在家中闲得难受,于是便开始和老儿子“抢”电脑。儿子“抢”不过他,干脆将电脑“送”给了爸爸。于是,高国彬开始练习打字,很快便练出了流利的指法,并将自己原先用钢笔写成的一篇篇文章敲进硬盘。而后,他又开始学着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尝试着把家中破损的老照片扫描、修复。很快,“喜新厌旧”的他又练习起了制作电脑动画。现在的他写文章已经基本不用笔而全部改用键盘了。他不仅已经熟悉了电脑的基本操作,还学习FLASH、DREAMWEAVER和FIREWORKS,并随后在“中华老人网”上申请下自己的一角,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网页来,当时便受到了很多喜欢上网浏览的老人的欢迎。后来,不甘“寄人篱下”的高国彬又来到市数据局申请域名,名为“夕阳晚情”的网站终于创建起来了,里面所有的文章、图片全由他一个人经手,其中的劳动量可想而知。为了把自己的网站办得更好,高国彬一边学习一边取经,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尾 声

  两位老人如今都已是古稀之年,望着两位老人毫无倦意和充满自信的神情,回味着他们崇高的事业和奋斗的生涯,我更添敬慕之情。我忽然觉得他们就象一对比翼双翔的大鹏鸟,在人生的征途中相扶相携,渴望着再展鹏程。我衷心地为两位老人祝福!


     原载《天津工人报》2009年2月21日第一版


           采访后记

            高国彬

  牛年刚过,大地回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有三位客人来家中访问,他们是“天津工人报”的总编辑吴守文、编辑钟福祥和记者陶津晶。客人进门后说明来意,就是要采访过去的老劳动模范,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故事,逸闻趣事和现在的生活状况。

  我的老伴贾少君,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六十年代初调往文化单位工作,直至退休。

  客人的一席话,顿时就把我们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时期,勾起了许多尘封的往事。那一桩桩、一件件又都浮现在眼前。一个热血青年,在哪个年代,积极参加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拼命的工作。在生产上苦干、巧干,大搞技术革新,不断地刷新生产记录,并创造“双手索线法”。并毫无保守地传授他人,在全厂推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当国家给以一定的荣誉,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的劳模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又感到压力很大,今后一定在生产上创造新的成绩,来报答国家。

  当工作调到文化单位以后,重新学习业务,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不断做出新的成绩。在文化大革命年代,从废纸堆中检出国家一级文物“商玉甲子表”,就是明显的例证。

  至于退休以后,思想也不停步,学习绘画,充实了个人的生活。

  这些往事,客人都感到很有价值,退休后的生活,更应当提倡。

  这次访谈,由记者整理出一篇文章,题为:“夕阳无限好,比翼双飞鸟。”刊登在2009年2月21日的《天津工人报》第一版上。

                     2009年2月21日


  • 文史知识
  • 请您欣赏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去看看>>